朔州市审计局推动审计整改全覆盖 打通审计“最后一公里”

来源:朔州市审计局 时间:2018-07-17

关键词:

在2015年12月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各级审计部门要一手抓审计,一手抓整改,两手都要硬。这一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要求的具体体现。狠抓整改落实必须创新完善审计整改机制,通过大力推进审计整改全覆盖,促进政策落实,树立审计权威,强化顶层设计和防范廉政风险。 

 

推进整改全覆盖有利于完善监督体系 

全覆盖不仅是对审计职责范围的要求,更是审计理念思路的创新,不仅要实现审计对象的全覆盖,更要讲求审计作用的全覆盖。只有将审计整改纳入全覆盖的范畴,才能发挥审计促进各行业规范管理、按制度办事的监督作用。当前审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进入新常态后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屡审屡犯”“屡改屡犯”问题更是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由于受到审计人员、技术、资源等条件制约,审计工作尚无法实现对监督对象及其下属单位所有经济业务的全方位、无缝隙审计。审计工作大多是选取有代表性的部门单位进行审计,通过解剖麻雀,查找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对于审计发现共性问题的整改要通过力推审计整改全覆盖来实现:一是要求所有单位都要整改。不仅审计过的单位要改,没有审计过的单位同样也要对照问题清单自查自纠,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进行整改。二是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深化整改全覆盖。通过找准问题存在的病根,分析病因,对症下药,祛除顽疾,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制度层面避免问题再次发生,排除政策实施“梗阻”, 确保重大决策部署上下贯通、落地生根。 

 

推动审计整改全覆盖有利于提高监督质量 

长期以来,审计凭借独立的法律地位以及过硬的专业优势,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从审计实践来看,审计人员习惯于重发现和揭示问题,轻督促整改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重审计实施,轻审计整改。在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机关该不该抓审计结论的落实,还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整改是被审计单位的事,审计督促整改可有可无;有的仅重视审计决定事项的执行,忽视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其他问题的整改落实;有的仅注重微观具体问题的整改,对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整改还不到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审计人员只重视查出了多少问题,移送了多少案件线索,忽略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如何防微杜渐,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缺乏在问责、问效、问计、问果等方面的深入探索。这不仅影响了审计的公信力,甚至还纵容了一些问题“屡审屡犯”“屡改屡犯”。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已成为审计监督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审计权威的瓶颈。 

 

推动整改全覆盖有利于强化倒逼机制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顶层制度创新,充分说明中央和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特别是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审计部门如何适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机制的改革,是亟需研究、探讨和解决的课题。应该看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改变,对于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和长效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牢固树立抓整改是本职、不抓整改是失职、抓不好整改是不称职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抓好整改,把督促整改工作推向深入。 

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重在建章立制,特别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要注重从宏观和改革发展全局高度,深入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成果。要扎紧审计整改制度的笼子,既要亡羊补牢,又要未雨绸缪,深入分析研究审计发现问题的发生特点、发展态势和方式手段,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完善,从根源上解决“屡审屡犯”问题。要形成合力,理顺责任链条,充分利用约谈、移送等手段,加大责任追究,推动整改落实,科学完善审计监督顶层制度设计。要加强对重大违法违纪等案件线索的分析,坚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推动建立完善机制制度,强化顶层设计。 

 

推动整改全覆盖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 

2014年,山东省审计厅创新审计结果运用形式,以“致省直部门单位的一封信”形式,向所有省直部门单位通报了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以发挥审计的警示和预防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信中列举了已审计的50个省直部门单位中普遍存在的“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不合规、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私设“小金库”等三类突出问题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审计处理处罚依据和方式,并对省直部门单位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一是加强财经法规学习,重点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分清哪些是明令禁止的“硬杠杠”,哪些是不能突破的“红线”,不断提升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二是重视审计结果运用,组织机关本级及所属单位,对照审计查出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形成书面自查报告,留案备查。三是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公务接待、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种审计整改的创新模式是推进审计整改全覆盖的生动实践,通过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中进一步推广,有效化解了廉政风险,引起巨大反响。 

推进审计整改全覆盖,是全面深化审计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的应有之义,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探索创新审计整改全覆盖机制,有利于打通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审计事业在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