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来源:财政监督检查局 时间:2018-07-22

关键词:内部控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明确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纳入依法治国的范畴。为此,财政部自2014年开始加快内部控制建设的步伐,制定了8个风险管理办法,湖南省财政厅根据自身管理的特点制定了10个专项风险防控办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实现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依法理财、廉洁行政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财政收支规模逐年增大。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成为中部第二个、中西部第四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403.2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9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56%。财政收支规模的日益庞大给财政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提升长沙市财政局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长沙市财政局采取“全面铺开、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以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为切入点,2016年下半年着手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内控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开展内部控制“保驾护航”

为保障内部控制建设顺利开展,我局不断完善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一是成立机构。成立局内部控制委员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主任,相关局领导任副主任,其他党组成员为委员。内控办设在财政监督检查局,内控办成员单位由财政监督检查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税政法规处、信息管理中心组成,其他各处室、单位均明确1名内控负责人和内控联络员。二是分解责任。为落实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搭建互相沟通、衔接的纽带,将成员单位分设为审核检查组、财政行为合法合规审理组、考核评价组、督查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内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内控委主要领导经常督促各处室、单位落实内控工作要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协调解决处室、单位之间的内控业务难点、矛盾,推进全局内部控制建设有序开展。

二、研究制定方案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走过场”

我局遵照财政部、省厅的要求,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确定为基本制度、内控办法及操作规程三个层次。为确保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经过局务会集体研究,结合长沙市实际,综合各处室、单位意见,出台了《长沙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长沙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各处室、单位的职责等,为循序渐进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奠定基础。

三、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让内部控制理念“家喻户晓”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在内部控制建设初期,我局召开了内部控制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安排专业人员从基本理论、目标方法等内容讲解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并结合财政具体业务从操作层面演示如何制定专项业务内控办法及内部操作规程等。通过动员培训提高全局内控意识,内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全面开展内控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变“碎片化状态”为“系统化管理”

以往个别部门在办理跨处室单位业务时,衔接不畅,相互推诿,降低了财政工作效率,加大了管理风险。此次我局以建立内控制度为契机,化“碎片”为“系统”。各处室单位结合工作职责,根据业务性质分类、是否跨处室单位及局外单位,初步梳理了近百项跨处室单位的财政业务和管理工作,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权限,在办理业务工作中需重点防控风险的领域,搭建纵横链条,整合梳理出61项跨处室单位业务流程,15大类财政业务及管理风险。经内控委会议研究,确定由相关业务牵头部门草拟专项业务内控办法。

五、逐一讨论内控办法,构建权力运行“自身防线”

为使我局各项内控办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符合财政管理的自身要求,适应新时期财政业务工作的发展,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组织业务牵头部门开展讨论,梳理业务流程,理顺岗位职责。一是反复论证,明确专项业务内控办法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我们在论证内控办法时,以依法行政为前提,思索是否科学设计工作流程,绘制以处室单位为节点的内控流程图,厘清局内各处室单位之间的责任边界。内控办法须对关键流程、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进行重点控制,从中查找风险点,明确责任主体,针对查找的每一个风险点提出一一对应的防控措施,对每一个防控措施的执行程序、责任人等进行必要的细化和量化,落实具体岗位、明确完成时限等。二是字斟句酌,力求将“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各项原则落到实处。各项内控办法经反复“打磨”、修改后,各处室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理由,与起草内控办法的牵头部门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内控办法正式文稿。经内控委会议集体研究通过,目前已出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法制事务、人事管理等11个专项业务内部控制办法,查找出184个风险点,相应制定275条风险防控措施。

六、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联通

为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管控,目前已搭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网页平台和结构框架,录入专项业务内控办法、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相关法规制度等内容。下一步将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内业务衔接,固化业务流程,最终实现财政业务网络运行、无纸化办公,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增强内部控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使决策、执行、监督公开透明,实现对财政业务行政行为的约束、规范和监管,有效防范财政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内部控制建设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提高自身“免疫力”、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我们将要求各处室单位按照基本制度、内控办法的要求制定本部门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并定期对内部控制合法合理性、执行有效性开展评价、监督,根据政策、环境和职能的变化,持续优化更新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风险防控的目标。